今天我隨機打開一份招標文件從里面摘抄一部分通用條款內(nèi)容和各位分析一下招標文件為什么會這么寫,以及如何編寫投標文件和如何規(guī)避風險。
(一)
15.3除專用術語外,投標文件以及投標人與招標人就有關投標的往來函電均應使用中文。投標人提交的支持性文件和印制的文件可以用另一種語言,但相應內(nèi)容應翻譯成中文,對不同文字文本投標文件的解釋發(fā)生異議的,以中文文本為準。
這個是也是招標文件中經(jīng)常的通用條款,在投標中經(jīng)常會用到一些進口產(chǎn)品,有的門檻條件(初審)或是技術評分項會用到產(chǎn)品的檢測報告、證書、產(chǎn)品彩頁。那就存在一個問題,經(jīng)常這些資料是英文的,或是中英文摻雜在一起.
因為資料是廠家提供,投標人經(jīng)常把資料直接放進去,后果可能導致廢標或是丟分,也許廠家提供資料沒有問題就因為是英文的、或是中英文摻雜。
如果招標文件有我說這個條款,你也許事后知道自己死在什么地方。如果招標文件上沒有這個條款,也可能導致投標文件被廢或丟分,為什么???
因為專家在評標現(xiàn)場沒有責任和義務幫你翻譯英文資料,再說也不是每個專家英文功底都很好,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廢標或是丟分很正常。
如果提供是英文資料,首先必須提供英文資料,然后請專業(yè)翻譯機構把提供的英文翻譯成中文。其實很好理解,你評標用的是中文,說的是中文,大家提供資料也普遍是中文的,提供中文資料也算是為各投標人提供公平競爭的平臺。
(二)
26.5評標委員會決定投標文件的響應性及符合性只根據(jù)投標文件本身的內(nèi)容,而不尋求其他外部證據(jù)。
這條也是通用條款,可以理解為按照招標的要求,對投標文件進行評審。
不依賴專家在這個行業(yè)對這家公司了解情況,所以無論多么牛逼公司,在寫投標文件大家是平等的,一切以你提供的投標文件進行評審,所以編寫的投標文件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不能有任何閃失,這也是大公司十拿九穩(wěn)的項目也會丟的原因(由于標書制作失誤),在標書編制面前人人平等,哈哈!
再補充一句,在現(xiàn)場補充材料不能作為評審依據(jù),現(xiàn)場只能對招標文件規(guī)定內(nèi)容進行澄清、所以現(xiàn)場補充材料是沒用的也不被認可。
(三)
前次招標失敗的,招標代理機構將退還投標人的投標保證金。投標人參與重新招標前,須向本項目本次公告公布的投標保證金賬號重新交納投標保證金。
以前重新招標,第一次參加投標人是不需要重新打保證金,為什么現(xiàn)在需要呢?這個是技術變革導致結果,現(xiàn)在投標人參與投標名單是保密的也就是誰都不知道的,但是經(jīng)過投標文件解密后打保證金投標人名單大家都知道了。
為了防護第二次投標名單泄露問題,現(xiàn)在保證金都是打到虛擬賬號上的(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做到誰也沒法了解誰向這個虛擬賬號打款情況),第一次和第二次虛擬賬號是不一樣的,每次開標針對虛擬賬號是不一樣的。
如果不變化虛擬賬號,第一次參與投標投標人就暴露了,所以第一次流標后保證金是退還給企業(yè)的,第二次相當于重新招標,有效保護第一次投標人名單。技術有點復雜,不理解就算了,記得流標后重新招標的項目,一定記得重新打保證金到新的虛擬賬號(切記?。。。?。
今天和大家討論招標文件一些通用條款,一般大家看了就看了估計都沒感覺直接過,如果你了解寫這些條款背后的深意,你就慢慢成為行業(yè)大咖級人物,你覺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