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采購項目中,評審專家名單在評審結果公告前應當保密,但中標(成交)結果確定后,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隨中標、成交結果一并公告評審專家名單,并對自行選定的評審專家做出標注。因此,各品目專家都難免被供應商知曉。
近日,某市財政局處理投訴時,就發(fā)現(xiàn)有供應商利用信息公告找到專家,并與專家私下接洽。具體怎么回事呢?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,這是一個家具項目,項目從開標、評標都順利進行,但在中標結果公告后,有供應商提出質(zhì)疑投訴,稱中標供應商與評審專家存在不正當接洽。
隨后,財政局開展調(diào)查,最終該供應商也承認了其違法違規(guī)行為。但是處理人員比較納悶,所有的項目專家評審名單提前是保密的,且向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進行調(diào)查,兩方都表示肯定沒有泄露專家名單。那么,專家是如何獲取的專家名單的呢?
供應商的供述讓處理人員哭笑不得,怎么都不會想到供應商會用這種方式獲取到專家的名單。原來,該供應商在參加投標之前,發(fā)現(xiàn)該項目金額較大,所以尤其重視,想要自己成為中標供應商,就想起了歪門邪道。供應商在采購網(wǎng)公示的采購項目中搜索,找出近半年來所有的家具項目,根據(jù)中標公告上顯示的專家名單,按照時間先后,出現(xiàn)一個專家名字就列出來,用畫正字的方式,再出現(xiàn)這個專家的名字就在下面畫一筆。由此,整理出來了近半年來,參與家具項目評標的所有專家名單。畫正字多的專家,參加該項目的概率就越高。由此選擇幾位專家偷偷私底下去運作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