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看一個案例:一質量檢測單位A要購買1000多種醫(yī)療測試耗材,其中涉及部分單價確定、最終數(shù)量不確定的進口體外診斷試劑耗材。這家質量檢測單位向財政部門申請了進口產品審核,并在采購實施計劃中確立了定價方式為固定單價合同。
對于單價確定,數(shù)量不確定的產品,應該簽訂什么樣的政府采購合同?
我們來了解一下合同的種類。固定總價、固定單價、成本補償、績效激勵是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四種合同類型。
固定總價合同,俗稱“閉口合同”“包死合同”,合同總價款一經約定,一律不得調整。
優(yōu)點:固定總價合同更能夠保護采購人的利益。
缺點:有些項目單價明確、但總的數(shù)量卻很難確定,簽署固定總價合同不切合實際需要,很可能達不成采購目的。
固定單價合同,指對于單價固定、數(shù)量不固定的項目,采購人可以與供應商約定固定單價,然后根據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或者工程量進行結算的合同類型。
固定單價合同并不是沒有金額預算的合同,采購人要結合自身的歷史信息、業(yè)務承受能力,對數(shù)量做出一定預計,“預算是采購的最高限價”這一鐵律是不能突破的。
進口產品的采購可以簽訂固定單價合同嗎?
答案是不適合。
首先,采購總價是財政部門做出核準決策的依據,光有固定單價,沒有數(shù)量和采購總價是不可以的。
其次,由于國內廠商隨時可能出現(xiàn)同類產品,加上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對稱,后續(xù)采購中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國內已有同類產品,應當停止進口產品的采購,優(yōu)先采購本國產品。
因此,對于進口產品的采購,應當按照確有需要的數(shù)量預估采購總價。
成本補償合同又叫成本加酬金合同,是指按項目實際發(fā)生的成本(包括人工、材料、機械使用費等)加上商定利潤即酬金,來確定總價的合同類型。這類合同中,采購人承擔項目實際發(fā)生的一切費用,也就承擔了項目的全部風險,成交供應商由于不承擔任何風險,其報酬也就較低。
《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》(財庫〔2021〕22號,以下簡稱22號文)首次將績效激勵合同納入了政府采購合同類型。在簽訂政府購買服務合同時,應該明確相關績效目標、指標和權重。沒有達到績效目標的,扣除一定比例資金,不得續(xù)簽合同;超出績效目標,應當給予總價之外預先確定的額外激勵費用,但整體費用不得超出開始確定的采購預算。
22號文規(guī)定,采購人可以根據實現(xiàn)項目目標的要求,采取固定總價、固定單價、成本補償、績效激勵等組合定價方式,并賦予了采購人根據采購項目特點靈活選擇合同類型的主體責任,從制度上更加有利于適應不同需求、鼓勵市場競爭、合理分擔風險、達到“權責對等”,真正實現(xiàn)采購程序合規(guī)、結果滿意。